新石器时期石磨盘。平面呈椭圆形,砂岩。中部较厚,边缘稍薄。其一面平坦,另一面较粗糙,通体遗留有原始打制痕。
石磨盘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农具,它是人类使用最早、沿续时间很长、流传范围较广的谷物加工农具,在新石器时代乃至以后青铜器时代的许多地区,它都是人们加工谷物的重要手段之一。这件在化家湖遗址发现的完整石磨盘无金属器刻凿的痕迹,从其制造工艺及其形制等可以判断为早期石磨盘,堪称是5000年前的“脱粒机”。
石磨盘一般是搭配石磨棒一起使用的,化家湖遗址也曾发现过石磨棒残块。关于石磨盘、石磨棒的使用方法,大约有三种形式:
一种是将谷穗和未脱壳的谷粒置于磨盘平面上,操作者手持磨棒在谷粒上往复推拉,从而将谷壳搓掉。这种形式所用的磨棒并非全是圆柱形,也可用砾石和有棱石柱;
一种是操作者手握砾石,在石磨盘上作不规则的圆周运动,这种磨盘的表面可为圆形或方形或各种不规则的形状,而且平面面积较大,对此,从各地出土的盘棒磨痕中可找到证明;以上两种形式加工都主要是为了脱壳,但在加工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搓碎一些米粒而成粉。
第三种则是用较长的石磨棒在石磨盘上来回滚碾,这种形式,主要用于将脱去壳的米粒碾碎成粉。
石磨盘、石磨棒出土较多的地方,主要分布在粟类作物种植区域,这些谷物加工工具在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较为常见,反映了淮河流域这一时期史前采集经济和农业的发达。
化家湖遗址发现的石磨盘为同时期较大的石磨盘,对于研究淮北地区史前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撰稿:解华顶
摄影:解华顶
编辑:陈玉
审核:扈迎春
终审:胡均
上一篇:汉铁鼎
下一篇:唐处士刘怀璧浮图铭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