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长沙窑青釉褐彩粉盒。盒子母口微敛,平底。盒内无釉,外施青釉至下腹部,釉面有小开片,有积釉、溜釉现象。口沿有一处枚红色印痕。灰白色胎较致密;盖直口,直腹,顶叠圆状隆起,上有三圈弦纹。顶部中间以褐绿彩饰一束兰草纹,顶部下方以褐彩饰三束对称兰草纹。内施釉至口沿下,外满施青釉,釉面有小开片,有积釉、流釉现象。盖内残留枚红色印痕。灰白色胎较致密。
楚辞赋作家宋玉在《大招》中说“粉白黛黑,施芳泽只。长袂拂面,善留客只。”
唐朝时期瓷粉盒的装饰纹样有植物类纹样和动物类纹样,植物类纹样有花瓣纹、荷叶纹,这件粉盒上几束如爪形的草纹,既可以看做是动物的利爪,也可以看成是植物的草叶,这和中国画写意的传统手法如出一辙,给人一种轻巧愉快的审美感受。
瓷器粉盒在唐代已非常流行,宋代已大量出口粉盒瓷器了,可见粉盒已经成为古代女子生活的日常用品。粉盒是根据其不同用途,形制亦有所不同,以圆形最为常见,用以盛放香粉、香囊、香料等。
瓷器粉盒随着瓷器烧造发展而兴盛起来,从唐代开始流行,繁盛于宋代。长沙窑是中国陶瓷史上最早烧造釉下多彩瓷器为主的窑场,兴起于安史之乱后的8世纪中后期,鼎盛于中晚唐,五代后期逐渐衰落。长沙窑擅长烧制青瓷,釉色多样,胎体饱满,器形秀美。长沙窑的迅速兴起得益于当时经济重心的持续南移,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的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,北方制瓷工匠带来的技术与南方本土工艺相结合,诞生了长沙窑。长沙窑的兴起离不开唐代对外贸易的繁荣,长沙窑地处湖南,距离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更近,唐代中期以后,随着造船业的兴盛及新的海上航线的开辟,长沙窑利用湘江通江达海的水路优势将产品送到了全世界,因此大量的长沙窑瓷器通过海上贸易的方式远销海外。(曹晶撰稿,胡均摄影)
上一篇:宋景德镇青白釉印花枕
下一篇:宋临汝窑青釉印花盘